『與孤獨同在的電影之父』–安哲羅普洛斯 限量精裝版 DVD
產品網址
內容簡介
『與孤獨同在的電影之父』–安哲羅普洛斯 限量精裝版 DVD
他是,長鏡頭之父,電影史上公認最會使用長鏡頭營造情感層次,描繪人類最孤獨的心境。
他是,希臘電影之父,唯一能將希臘悲劇、祖國歷史與人類個體串聯起來,抒發至最深度。
他是,詩與哲學的電影之父,鏡頭與鏡頭之間,再次見證漂泊是人最終的宿命。
他是,安哲羅普洛斯。
大師級導演
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對希臘人來說,安哲羅普洛斯的誕生無疑是40年代最榮耀的一件事之一,對電影史上來說亦是。這麼一位融合詩與哲學於其電影作品中的導演,透過對於古希臘戲劇的狂熱,安哲羅普洛斯刻意將他的畫面營造成一種深度的悲劇感,極為內斂又層次分明。以廣角鏡的視野探索孤獨的極限,以考古學家的精神研究神話原型與人類的經驗法則,最後在民族歷史的變遷中,鍛鍊出獨特的詩意與哲學思維。除了古代的荷馬,很少有人像他這樣改寫史詩,讓歷史以不同的生命再次復活,也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如此重用長鏡頭。他以詩人的身分凝視希臘自然景觀與其後的歷史意義,又以漂泊者的身分紀錄人類內在最孤獨的風景,他以哲學思考電影,也以哲學捕捉人性,他知道如何將知識賦予美感,也知道如何從過去透視未來,他在現實與想像之間,傑史坦考曾說過:要給安哲羅普洛斯的作品下定義,只須把布荷東的名言反過來說即成:『在他的作品中,真實的事物都將逐漸走向虛幻與想像。』而安哲羅普洛斯他自己可能什麼都不作評斷,他只會坐在那邊觀察著我們,似乎暗示著什麼都不要想,只要把自己交給他,因為在他的長鏡頭裡,我們的旅行才剛開始。
配樂大師
伊蓮妮‧克蘭卓(Eleni Karaindrou)
希臘作家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御用配樂人–伊蓮妮‧克蘭卓(Eleni Karaindrou)是少有的女性配樂家,也是這世界上唯一能從安哲羅普洛斯耳朵進入他那深沉如井的腦海,與他以音符交談,關於哲學與其背後的諸餘眾生。安哲羅普洛斯總是用緩慢凝重的長鏡頭去表現他對生命、國家、自然的熱愛,而與他一起合作了近二十年的伊蓮妮‧克蘭卓總是恰如其分地為這些畫面添上充滿詩意和哲思的音符。或者鋼琴的清脆、或者交響樂的恢宏、或者長笛的悲鳴,即便是同樣的旋律在伊蓮妮‧克蘭卓的編曲下也呈現出不同的特質和情感。視覺與聽覺的層次表現,讓觀眾在這趟感官旅程中,再度又被取悅。
名人推薦
做為希臘眾神的子女,安哲羅普斯的肩膀上承受著比凡人更多更重的悲情枷鎖,他在戰亂中成長,在屍堆中找尋父親的遺駭,多年後卻意外在人群中撞見黯然返鄉的父親,父子相見那一刻的悲喜眼神就是希臘千年離亂的具像縮影。在安哲羅普斯的電影中,他以悠緩沈重的語調控訴天地不仁,以悲天憫人的鏡觸和樂章撫慰受創的孤寂靈魂,光與熱雖然渺茫,然而火舌不滅,萬古長夜中仍有些許光明引領著夢想前進。
~影評人 / 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人
《霧中風景》與《塞瑟島之旅》是最讓我感動的安氏經典:前者透過一場尋父之旅,直探夢幻國度的虛妄,集純真與殘酷於一爐,動人處直教人潸然淚下,是我的最愛;後者的形式與內涵搭配得天衣無縫,描述人如何困於歷史的變動,入木三分,結尾更是神來之筆。《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則是一部具有「集大成」色彩的長篇巨構,融電影於政治、歷史、藝術與人生的多重位置,擲地有聲。這套DVD,是少數能用「偉大」來形容的特輯;希望它只是開始,而非完結。
~影評人
塞瑟島之旅–航行在國境與生命的邊緣地帶
《塞瑟島之旅》、《鸛鳥踟躕》和《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堪稱是安哲羅普洛斯的國境三部曲。其中,以1984 的Voyage To Cythera《塞瑟島之旅》尤為經典,卻也因為後來其他作品引起極廣大的迴響,而使此作品成為世人最易忽視的遺珠之憾。
故事一開始,以一連串的連續鏡頭交代時序的發生,也代表導演本身最愛事件之前後,結尾則以一個足以代表整部電影核心的意像傳達:一個受到遺棄的老男人,獨自搭著木筏在晨霧中漂流–安哲羅普洛斯鏡頭代表作-主角緩慢淡出在偌大霧陣裡,顯示一種寂寥的生命哀歌。
男主角由當時希臘最佳資深舞台男演員Manos Katrakis所飾演,他是一個長期流放在外的革命人士,經過蘇俄政府的瓦解,多年後終於能夠回歸故鄉,當他以如此矛盾又曖昧的身分,再回到記憶中熟悉的地方,再面對家人與朋友時,人情間的疏離,他們盲目的面對未來,與對於祖國低度的認同與漠視,完全透露當時人們企圖遺忘沉痛的記憶,卻不知日子該如何走下去。
與安哲羅普洛斯其他作品比較起來,《塞瑟島之旅》是將現實與想像兩個世界組合最極致的代表作,電影同時呈現一種張力的對抗,記憶與生活,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未來,全都在安哲羅普洛斯的長鏡頭中再次混合,重組出一個意識的迷宮,邀觀眾一同入鏡感受。
霧中風景–邁入大人世界的殘酷旅程
『尋找』似乎已成為安哲羅普洛斯作品中一貫的命題。在他故事裏的人物,與漂泊總是離不開關係,尋找祖國、尋找父親、尋找失落的記憶,不管是何種型式的尋找,他們藉旅程完成對人生的認識,每次的歸來是為了離開,而每次的離開,又是為了下一次更長的遠行。
《霧中風景》是相當標準的公路電影,影片是從一個謊言開始的,弟弟Alexander小亞歷山大和姐姐Voula維拉的母親告訴他們兩人:父親住在德國,尤其以維拉特別深信不疑。從此,他們藉著觀看火車,想像德國是怎麼樣的國家,爸爸又是怎麼樣的人。為了讓弟弟相信爸爸確實存在著,維拉更告訴他《創世紀》裡關於上帝如何為世界帶來光的故事。一個晚上,孤獨且冷漠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有了一個藉口想要逃離,他們跳上火車,踏上尋父的旅程。從此以後,他們遇見了許多人,把他們趕下火車的乘務員,舅父,警察,卡車司機,流浪藝人奧瑞斯提斯和小火車站上的軍人。每認識一個人,他們都會假想成他可能是父親的可能性,其中以奧瑞斯提斯和卡車司機傷維拉最深,維拉最喜歡奧瑞斯提斯,然而他卻是一位同志,對維拉的愛慕毫無感覺,卡車司機是個糟糕的傢伙,他騙走她的童貞。這些連續的類父親的角色都是讓迫使維拉邁入成人的殘酷歷程。他們摧毀了維拉最純潔的信念,卻悄悄地改變了亞歷山大。影片結尾,小亞歷山大像上帝一樣伸出右手,“命令”世界上出現光,這時候,夜霧漸漸散去,晨光中的大地,出現一絲生機,代表上帝之光的亞歷山大。
這部影片經過安哲羅普洛斯之手,被拍得如同古希臘悲劇。那些向人們走來的沈默藝人們,姿態如同古希臘中行進的歌隊,肅穆且莊重。演員的表現延伸性極大,而兩個小演員Tania Palaiologou和Michalis Zeke成熟的演技更使人驚艷不已。在與卡車司機的那場對手戲,維拉將一種懵懂的心碎和壓抑表現的淋漓盡致,後來將自己的身體成為一種交易工具的世故,看似消極其實是一種持續支持自己與弟弟生活的正面力量,只要活下去,就會有希望,種種橋段足以看見導演巧思安排的情感層次,整部電影可說是一段殘酷又淒美的成年禮。
幕後花絮:
公路片似乎擁有一貫的命題,就是漫無止盡的『尋找』。《中央車站》老婦人帶著小男孩尋找父親,《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帶著小男孩找媽媽,《人造天堂》前公車司機帶著殺人犯哥哥與妹妹一起踏上尋找以往的正常生活。這些沒有終點的旅程,非常空虛,失望和意外不斷衍生,外顯或內在情緒一波多折,也模糊他們最原始的意圖,即尋找。然而常言道,旅行的重點不是終點,而是過程。一如《霧中風景》的結局,父親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已是旅程本身。
安哲羅普洛斯迷可能會注意到這部戲的男主角又是叫做 “亞歷山大”。或許如高爾所說所有的男孩都叫巴特克一樣,對安哲羅普洛斯來說,亞歷山大’不過是他對所有男孩的共同代名詞。然而《亞歷山大大帝》、《尤里西斯生命之旅》、《霧中風景》雖然都叫相同的名字,卻擁有不同的宿命,是否隱喻平行世界理論的詭譎,不知,卻也為安哲羅普洛斯的影片增添不少迷幻的意味。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失散的膠捲,失散的文化
以電影裡Niko的一句話作為此部電影的最佳說明:『The first thing God created was the journey, then came doubt, and nostalgia.』上帝創世時,第一件創造的是旅行,第二是懷疑,第三則是思鄉病。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是配合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而特別拍攝的藝術電影,敘述一名電影工作者回到希臘故鄉尋找遺失的三捲影片,在漂泊與追尋的經驗中,透過鏡頭的凝望仰視、角度的移轉、節奏的調換,以一種獨特的凝視面對世界。是一部導演尋找著已消失導演的故事。
有人會說《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和《塞瑟島之旅》或是《永遠的一天》很像,前者不管是主角設定上或是情節的鋪陳,同樣是導演,一切都在一個鏡頭裏發生著;後者則是充滿詩意與哲學的氛圍,體諒又深入人的意識,將最孤獨的心境一一詮釋。這很像安哲羅普洛斯的個人風格,他常在此部電影為下部電影埋下伏筆,所以一部電影的結束並未真正結束,主題的交代可能會在下一部電影裡延續。就像王家衛在花樣年華埋下2046的一條線索。只不過那個線索對於安哲羅普洛斯來說,是一個漫長的旅程。也因此,他的長鏡頭,往往看似沒有盡頭。因為旅程始終在前進。
安哲羅普洛斯在電影百年時,拍攝了《尤里西斯生命之旅》,3個小時的影片僅僅使用了80多個鏡頭。詩意的長鏡頭和悠揚悲戚的小提琴獨奏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導演為了尋找三卷1905年的電影膠片而在戰火時期穿越歐洲大陸,一連串心理暗示的蒙太奇手法來交代主角A先生的心境變化,並嚴肅反思了巴爾幹地區的政治和戰爭歷史,並將心靈的痛楚融入了整個旅途,濃烈的鄉愁,就如年份已久的威士忌一般,越喝,越令人心碎。
留言列表